首页

女王调男奴免费区

时间:2025-05-23 15:45:42 作者:探访海淀公安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打造“一站式办案”模式 浏览量:50274

  中新网兰州7月12日电 (郭海霞 杨娜)“摘黄花菜必须赶早。”12日清晨,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洪德镇许旗村村民张怀龙家的黄花菜地一片忙碌,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在黄绿相间的花海中穿梭,一掐一折,手指翻飞间,一根根未开的黄花“飞”入腰间的编织袋,摘满后纷纷汇集到田边的塑料周转箱,等待高温“杀青”的洗礼。

  盛夏时节,环县5万多亩黄花菜俏立枝头,与远山、白云、蓝天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村民们穿梭田间地头,抢抓时间采摘。

  忘忧草又名黄花菜、金针菜、萱草,它用途广泛,可食为佳肴、用为良药、观为名花。庆阳人常唤它作黄花菜,是当地传统农特产品,相传已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自古即有“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的诗句。环县是黄花菜的优势产区,品种主要以马莲黄花菜为主,花瓣厚实,口感鲜美。经加工后制成的干菜,肉厚味醇,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7月9日,甘肃省庆阳市环县,航拍镜头下村民正在采摘黄花菜。尚宸凯 摄

  张怀龙说,早上八九点后再采摘,太阳照射后开出花朵的黄花菜品质降低,影响客商收购。7年前,张怀龙承包了本村近40亩耕地,全部用来栽植黄花菜。经过几年生长后,产量一年比一年高。

  “黄花菜采摘周期大概40天,高峰期时,雇佣十来个人,从凌晨4点半开始,到上午9点多结束,每天大概能摘一千多斤。除去人工等成本,每年收入8万元左右,比外面打工收入好多了。”尝到黄花菜“甜头”的张怀龙打算再承包一些土地,把种植规模扩大到一百亩。

  在该县环城镇龚淌村,1500余亩黄花菜正迎风摇曳,含苞待放,迎来最佳采摘期。龚淌村村民邓长印家的23亩黄花菜自2016年栽植以来,经过8年生长,如今迎来了盛放期。“这两年黄花菜行情好,外地客商上门收购干黄花菜每斤报价25元左右,每亩至少收入5000元,每天起早贪黑虽然累了点,经济效益还是不错的。”邓长印说,这些金黄色的花苞,成了家里收入来源的重要途径。

图为摘黄花菜的妇女。郭海霞 摄

  黄花菜喜高温怕阴雨天,针对阴雨天采摘后黄花菜无法晾晒导致腐烂的问题,龚淌村于2016年成立了环县金实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专门收购本村及周边村里农户新采摘的黄花菜。

  7月上旬的一个阴雨天,龚淌村村民王海海和其他村民一起将采摘的新鲜黄花菜送到了合作社售卖。“前些年,遇到天阴下雨,黄花菜没法晾晒,发霉后全糟蹋了,合作社确实太方便了。”说起合作社的好处,王海海赞不绝口。

  “合作社今年收购鲜黄花菜价格每公斤4元,遇到阴雨天,每天可收1000公斤左右。收来经过锅炉熏蒸,存入冷藏室,2℃至5℃条件下,可存放15天左右。”龚淌村村支书张正林介绍说,龚淌村共有434户村民,目前共栽植黄花菜1500亩。合作社主要对农户特色种植进行育苗、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指导,并带动周边四个村、300多户农民种植黄花菜,每户年增收5000至1万元左右。

图为航拍镜头下的环县环城镇龚淌村金实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尚宸凯 摄

  近年来,环县全力调优农业种植结构,通过政府补助种苗、企业订单种植等方式,培育多元富民产业,成立了多个黄花菜专业合作社,鼓励合作社和农户规模种植黄花菜,推动了黄花菜产业发展。目前全县种植面积5万多亩,年产值大概5亿元,已成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金花花”。(完)

【编辑:邵婉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11.4%折射中国“磁吸力” 外资加码新技术产业布局

从公布的数据来看,目前已上市的TIL疗法,从获得肿瘤组织到完成药品制备,需要大约34天的时间,治疗有效率仅为30%左右,一针定价约370万元人民币。王一认为,漫长的等待时间、较低的治疗有效率和高昂的价格,都是TIL疗法今后需要攻克的难题。

【每日一习话】让湿地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

李字雷最初从事直播销售,帮助商家销售汉服。时常遇到供货不足的情况后,他决定自己生产。汉服的款式众多,当看到马面裙的可复制性、可操作性更占优势后,李字雷心动了。

四川:省市连夜调查“3·15”晚会曝光的听花酒

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中强动力、增活力,打开发展新天地。”

东部战区发布“联合利剑—2024B”演习区域示意图

川渝人社2024年“十大专项行动”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将实施川渝就业创业帮扶提升工程、构建川渝大学生就业创业协同服务体系、打造社保服务“川渝社银合作”新模式、争创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发展特区、打造川渝人才协同发展示范区、推动川渝技能“出海”、开展川渝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创新改革试点、协同推动川渝社保卡“一卡通”立法、推动川渝数字人社协同共建、推动川渝人社领域标准协同等10大专项行动,着力形成一批人社事业区域协同发展标志性成果。

浙江县域观察:一块布如何托起一座城?

此外,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维护”原则,各责任主体对各自场所母婴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维护,多渠道强化宣传,提升使用效果。同时,检察官们也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